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新型供给机制研究——基于“自主文化社会”的视角

2024-09-25分类号:D422.6;G249.2

【作者】何晓龙
【部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着力推动“形神”相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结构基本形成,但其“形散”乃至“神散”的问题逐渐显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形神”相融,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新型供给机制。由乡村文艺自组织、村两委组织、村民小组村贤理事会和农民家庭等自主参与集合而成的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中,行政化供给错位为其创造发展空间,市场化供给缺位为其提供发展机遇,互助文化延续为其营造参与氛围,家庭代际连接为其赋予经济基础。农村“自主文化社会”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能够释放成本低廉、内容丰富、辐射面广的“高福利”简约治理成效,除有公益性与市场性、乡土性与现代性、创新性与融合性、自主性与组织性等复合性内在特质的“硬支撑”外,还与乡村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软保障”密切相关。厘清农村“自主文化社会”这一新型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对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供需动态平衡,避免多中心、“形神”不融合供给弊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自主文化社会”  农村公共文化  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研究”(21&ZD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理路研究”(G1323524168)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