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湿地碳库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因素研究
2024-09-18分类号:X826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省经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福建省高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
【摘要】【目的】根据湿地“碳库”特征,构建湿地碳库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以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为基础,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为相关部门管理湿地碳库提供依据。【方法】以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评价对象,采用DPSIR模型,筛选出包括二氧化碳排放、碳储量在内的32个指标;结合专家法、熵权法等构建泉州湾湿地碳库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遥感技术、统计学方法,基于遥感影像、野外实测数据及政府公开数据评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识别出影响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2012—2021年泉州湾湿地碳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碳储量最低,为168 221×10~6 t, 2020年碳储量最高,为654 463×10~6 t。生态始终处于较安全状态,生态安全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为0.399,最高值出现在2021年,为0.451;驱动力指标、影响指标、压力指标、响应指标数值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状态指标数值以2015年为分界点,先增加后减少。【结论】利用与保护之间的长期博弈及湿地本身的脆弱性可能是导致泉州湾湿地碳储量和生态安全情况波动的主要原因。人均耕地面积、地表水资源量、单位GDP电耗、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一产业产值是近年泉州湾湿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DPSIR模型 泉州湾湿地 生态安全 生态评价 碳库
【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20L3006);; 福建省省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021G02007);; 福建省科技创新项目[东南生态修复20214号(KY-090000-04-2021-013)]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