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鹿茸菇菌包后熟指标与出菇产量间的相关性

2024-07-04分类号:S646.1

【作者】金文松   李建华   单灿灿   吴涛锐   程泳春   程利纹   李佳欢   孙淑静   胡开辉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福建珍菌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目的】探究鹿茸菇菌包后熟指标与出菇产量间的相关性,为鹿茸菇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菌包后熟培养的温度与时间,分析后熟阶段菌包的理化指标与酶活力,得到菌包各种指标与出菇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菌包后熟阶段,24℃下培养20 d,产量达到(612.23±2.65) g·袋-1。在pH 6.64±0.10、含水率69.63%±0.42%、还原糖质量浓度(514.58±37.46)μg·mL-1、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246.75±14.82)μg·mL-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41.48±3.25) U·mL-1、木聚糖酶活力(70.08±2.91) U·mL-1、淀粉酶活力(157.34±16.25) U·mL-1、漆酶活力(203.27±14.39) U·mL-1的条件下菌包成熟。pH值、还原糖含量、纤维素酶活力、聚糖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5个指标与出菇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木聚糖酶活力与出菇产量的相关性达到0.90。【结论】菌包后熟阶段木聚糖酶活力为(70.08±2.91) U·mL-1时,菌包成熟,可以出菇。
【关键词】鹿茸菇  菌包后熟  理化指标  酶活力  相关性分析
【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22L3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0366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32300346);; 福建省科技厅对外产业化合作项目(2020I1008)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