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水稻籼粳交后代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分析

2024-09-18分类号:S511

【作者】梁莹莹   钱子燕   肖长春   李相宜   谢展文   王泓超   凌波   张玉婷   程祖锌   林荔辉
【部门】福建省特种作物育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山区)作物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效应,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系统评估了20个亲本的抗倒伏特性,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6×14)方法配制了84个杂交组合,考察了亲本及杂交组合在茎秆物理和解剖结构等16个抗倒伏性状上的表现,并估算了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籼粳中间型亲本在茎秆的物理和解剖性状上均优于籼稻亲本。除基部第二节长外,其他14个性状与倒伏指数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株高、基部抗折力、秆型指数、大维管束数和小维管束数对倒伏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7、-0.566、0.189、-0.775和0.447。16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为85.51%~99.12%,狭义遗传率为9.24%~79.04%。籼粳中间型恢复系对杂交后代的抗倒伏性状具有显著影响,而籼粳中间型不育系则能够降低后代的重心高度,提高抗折力。恢复系R105、R106、R108和不育系CS61、CS66、CS48在倒伏指数上的一般配合力为负值,而在基部抗折力、茎直径和茎壁厚上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这使得在育种时容易选育出茎秆粗壮、基部抗折力较强的杂交后代。此外,R106、CS61和CS48在茎秆解剖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均为正值,可有效增加后代组合的大、小维管束面积或数量。【结论】在水稻育种中,应根据亲本和组合的抗倒伏特性进行科学选配,实现优势互补,以培育出具有抗倒伏优势的籼粳杂交组合。
【关键词】水稻  籼粳交  抗倒伏性状  育种评价  配合力
【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23N0005);; 福建省科技计划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2022N5011);; 福建省(山区)作物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SKF02)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