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来自光伏产业扶贫的证据
2024-09-14分类号:F323.8;F426.61
【部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摘要】完善推动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20年国家级贫困县面板数据,以光伏扶贫政策的下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评估光伏扶贫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光伏扶贫政策使重点扶贫县的GDP和人均GDP分别提高了3.2%、5.3%。多种稳健性检验、动态效应和工具变量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这种促进作用在国家帮扶力度更大地区以及光照更强地区更明显。基于政策强度的分析显示,在贫困村与贫困户帮扶比例越高、光伏电站建设与覆盖规模越大的县区,光伏扶贫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益贫效应更强。从影响机制来看,光伏扶贫政策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拓宽了就业机会,并通过改善供电环境提高了市场活力。本文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光伏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构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扶贫效应。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光伏扶贫 经济增长 贫困治理 可持续发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ZD033);;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项目(2023CX043)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