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测度与变动分解
2024-07-15分类号:F126
【部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重视城乡差异、促进城乡融合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而精准测度城乡相对贫困状况是相对贫困治理的基础。本文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强弱相对贫困线的双重视角,分别对中国城镇和乡村相对贫困进行动态识别和测度,并采用Shapley分解方法,量化分析增长、分配和贫困线因素对城乡相对贫困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在2016年后趋缓;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先下降后上升,且在城乡差异化强相对贫困标准下,2020年城镇相对贫困发生率高于农村。增长因素对城乡相对贫困发生率的降低起正向作用,但其作用在减弱。贫困线变动因素对相对贫困减少起负向作用。分配因素的减贫作用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其对农村减贫较多发挥正向作用,且作用日益突显;其对城镇减贫作用由正向转变为负向。
【关键词】共同富裕 相对贫困 弱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分解 Shapley分解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精准脱贫迈向共同富裕:中国的实践与理论”(批准号:22FJB015)前期研究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