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视角下大运河遗产旅游利用的路径与机制——以中国大运河江浙段沿线城市为例
2024-08-06分类号:F592.7;G127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长江文化研究院
【摘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优化和创新遗产资源的旅游利用则是关键突破口。基于此,文章以中国大运河江浙段沿线13座城市为研究区域,以2010—2023年的政策文本为主要数据源,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和修正后的“起点-动力”假说,系统探究了大运河遗产旅游利用的演化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利用路径体系由基于“文旅融合特点-遗产特点-地方特点”3个维度构成,与学术研究中的“旅游化-遗产化-全球地方化”形成逻辑共鸣;2)旅游利用路径的演进逻辑存在明显异质性,且在演化方向上出现了路径分异,表现为高赋存城市进入了路径创造,低赋存城市更易陷入路径依赖,但其中的绍兴和湖州实现了路径创造;3)演化机制上,遗产赋存构成了旅游利用的“起点”因素,城河空间关系、文旅融合发展能力、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是“动力”因素,申遗成功是外部冲击。“起点”对路径分异具有核心作用,并通过与“动力”的互补效应使得高赋存城市更有可能进入路径创造。“动力”具有能动性,不同“动力”间的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强化了高赋存城市的路径延续,并解释了低赋存城市实现路径创造的原因。申遗成功事件则通过调节作用促进了旅游利用的路径创造。
【关键词】大运河遗产 旅游利用 路径演化 “起点-动力”假说 中国大运河江浙段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特征、态势评估与机制创新研究”(23BH164);;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基于旅游功能融入的博物馆文化生产机制研究”(KYCS23_3494)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旅游学刊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