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江水库鲢鳙生态增殖区与禁捕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差异的研究
2024-09-10分类号:S931.1
【部门】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南昌市新建区动物疫控中心
【摘要】为探明鲢鳙增殖对上犹江水库食物网结构的调控,2022年5月-2023年2月对上犹江水库生态增殖区(崇义段)和禁捕区(上犹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两个区域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差异,并初步构建食物网。结果显示:生态增殖区和禁捕区的主要渔获物δ13C值范围分别为-28.40‰~-22.13‰和-32.03‰~-17.36‰;δ15N值范围分别为7.83‰~14.68‰和6.34‰~16.41‰;营养级范围分别为1.28~4.25和1.97~3.74,其中,生态增殖区和禁捕区营养级最高的鱼类均为肉食性鱼类鳡,营养级最低的鱼类分别为细鳞斜颌鲴和黄尾鲴;与禁捕区相比,生态增殖区鱼类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但群落营养结构各项指标,包括NR、CR、TA、CD、NND和SDNND均低于禁捕区。湿地植物为生态增殖区的主要碳源,而浮游植物为禁捕区的主要碳源。本研究揭示了禁捕区和生态增殖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差异,为后续湖泊水库等大水面生态放养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鲢鳙 营养结构 增殖放流 禁捕 上犹江水库 稳定同位素技术
【基金】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5-41);;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20223BBF61010);; 江西省农牧渔业科研指导性课题“大水面生态容量评估与净水渔业技术研究及应用”(JXNMY202245)
【所属期刊栏目】淡水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