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内蒙古黄河灌区麦后复种油菜绿肥不同种植模式下适宜播种量研究

2024-09-20分类号:S512.12;S551

【作者】刘陈   王伟妮   廖世鹏   任涛   郭晨   许源源   于道海   刘俊梅   张豪强   孙霞   鲁剑巍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麦后复种油菜绿肥(Brassica napus)适宜种植方式和播种量参数,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开展田间试验,在3种种植模式(秸秆移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和秸秆移走免耕)下设置了7个播种量梯度(7.50~30.00 kg·hm-2),以油菜绿肥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为依据研究适宜的播种量。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翻耕种植模式下各播种量的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达8.92 t·hm-2,较秸秆移走翻耕和秸秆移走免耕模式分别显著增加26.5%和16.4%(P<0.01)。播种量显著影响油菜绿肥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P<0.01),且在三种模式下表现为相似趋势,当播种量在7.50~26.25 kg·hm-2范围内,油菜绿肥生物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在26.25 kg·hm-2播种量时所有模式的油菜绿肥干重均可达7 t·hm-2以上,当播种量高于此水平后油菜生物量呈稳定甚至下降趋势,油菜绿肥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量随播种量的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基本一致。3种种植模式的具体适宜播种量略有不同,根据油菜绿肥理论获得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归还量与播种量的拟合方程计算,翻耕模式(小麦秸秆移走和还田)适宜播种量范围为24.39~28.36 kg·hm-2,而秸秆移走免耕模式可以增加20%左右播种量,适宜播种量范围为30.03~37.84 kg·hm-2
【关键词】沿黄灌区  麦后复种  油菜绿肥  播种量  生物量  养分积累量
【基金】鄂尔多斯市“揭榜挂帅”项目“沿黄河流域农田污染防治与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JBGS-2021-001);;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2)”项目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