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及粒度的牧草纤维体外发酵特性及三种纤维降解菌的研究
2024-09-23分类号:S816
【部门】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草食动物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家界继源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摘要】本试验通过体外发酵的方法研究了牧草纤维来源及其粒度对纤维体外发酵特性与微生物界面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两种牧草(苜蓿和桂牧一号),提取NDF后,将其粉碎成3种颗粒度(<0.15 mm、0.15~0.3 mm和0.9~1.2 mm,即PS1、PS2和PS3),按纤维来源和粒度将试验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利用体外发酵装置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产气参数、不同发酵时间点发酵纤维发酵特性、微生物界面特性以及纤维降解菌和总细菌的拷贝数。结果表明:1)桂牧一号组的最大产气量(Vf)、产气曲线常数(b)、达到最大产气量一半时所用时间(T0.5)及其发酵产气分率(FRDt0.5)、氨态氮(NH3-N)浓度、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摩尔比显著高于苜蓿组(P<0.05);苜蓿组的初始产气分率(FRD0)、干物质降解率(DMD)、微生物蛋白(MCP),乙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摩尔百分比及乙丙比、细胞膜通透性(CMP)、液体表面张力(ST)、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和总细菌均显著高于桂牧一号组(P<0.05)。2)牧草纤维发酵时的b值,T0.5,NH3-N、异丁酸摩尔比都有随粒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FRD0、DMD、CMP、黄色瘤胃球菌随粒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细胞膜表面疏水性(CSH)随粒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综上所述,不同牧草的纤维及其粉碎粒度都会影响纤维的体外发酵和微生物界面特性,苜蓿相对桂牧一号及粒度小的纤维有更好的体外发酵效果。
【关键词】牧草 纤维素 粒度 体外发酵 界面特性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1300900、2023YFD1300905);; 内蒙古揭榜挂帅项目(2022JBGS0023);; 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