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新思路——与就业人口挂钩的“兑地法”探索
2024-08-08分类号:F323.6;F249.2
【部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农地私有化或同地同权仅对大城市近郊农民有利,无助于解决广大农村问题,资本下乡则未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反而出现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套利、挤占农民补贴、基层组织异化、农民失地的困境。基于此,可考虑以就业人口为主的兑地法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新思路: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口,那么该人口在农村相应的农地、宅基地等,即挂钩到就业城市指标中,就业城市以此指标按比例获得工商业、住宅等建设用地指标。由于就业城市能够获得较多的土地出让收入,从中抽取少许资金即可安置相应的就业人口,安置完成后,该就业人口对应的农村农地、宅基地等实物可在原户籍地流转给留在当地居住且有集体身份的专业农户,发展50亩以下的小型家庭农场。该方法可以优化劳动力和土地的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和增加消费,且在社会过渡上也会较为平稳,相比农地私有化或同地同权与资本下乡,更切合国家需要。
【关键词】城乡 人口 挂钩 兑地法 社会稳定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073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7212100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资助项目(21YQ13)
【所属期刊栏目】开放导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