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猕猴桃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5种杀菌剂对其室内毒力

2024-09-25分类号:S436.634

【作者】李萌悦   张晓勇   迟乃玉   杨友联
【部门】大连大学生命健康学院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目的】探明引起贵州省六盘水市猕猴桃根腐病的病原菌,筛选对其有效的防治药剂,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猕猴桃根腐病患病根部分离其致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ITS、COXⅡ)系统发育分析对致病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化学杀菌剂〔10%苯醚甲环唑(WG)、98%噁霉灵(SP)、72%唑醚·代森联(WG)、30%精甲·噁霉灵(SLX)和15%三唑酮(WP)〕对其室内毒力。【结果】猕猴桃根腐病病原菌为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樟疫霉(Ph. cinnamomi)、钟器腐霉(Pythium vexans)和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其中,隐地疫霉和菜豆壳球孢为优势病原菌,其检出率分别为34%和23%;首次报道菜豆壳球孢是引发猕猴桃根腐病的致病菌。4种致病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 ℃,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隐地疫霉KFR03-15菌株和樟疫霉KFR03-34菌株较低,为25 ℃,菜豆壳球孢KFR02-17菌株最高,为32~35 ℃;最适生长pH均为近中性且差异较小。30%精甲·噁霉灵对隐地疫霉、樟疫霉和钟器腐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室内毒力EC50均<0.3 μg/mL;72%唑醚·代森联对菜豆壳球孢防效最好,EC50为0.331 2 μg/mL。【结论】明确猕猴桃根腐病病原菌为隐地疫霉、樟疫霉、钟器腐霉和菜豆壳球孢,生产上可根据实际病原菌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猕猴桃根腐病的化学防治。
【关键词】猕猴桃  根腐病  生物学特性  室内毒力
【基金】贵州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猕猴桃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黔教技[2022]054);; 六盘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振兴乡村引种育种资源圃建设”(52020-2018-03-07);; 六盘水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基金项目“猕猴桃根腐病生防木霉菌筛选及菌剂初步研发”(LPSSYLPY202209)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