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在准确把握“生产劳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09-15分类号:F014.2;F124

【作者】潘敬萍   周绍东
【部门】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在于产业生产活动是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作为根本目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产业的微观细胞是企业,企业的行为内容是劳动,只有回归“劳动”这一底层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从一般和特殊两个维度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在特殊意义上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差异性,并将产业分为三种类型:从事一般意义生产劳动和特殊意义生产劳动的产业、从事一般意义非生产劳动和特殊意义生产劳动的产业以及从事一般意义生产劳动和特殊意义非生产劳动的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模式现代化的分类型实施路径。
【关键词】现代化产业体系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产业结构高级化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JZD008)
【所属期刊栏目】当代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