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古毒蛾幼虫的超微形态结构观察
2024-08-01分类号:S812.6
【部门】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古毒蛾(Drgyia antiqua)幼虫是严重危害我国柴达木盆地防风固沙先锋植物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主要害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古毒蛾幼虫触角、口器和胸腹体表各组织的超微结构及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古毒蛾幼虫头呈椭球形,下口式,触角柄节和梗节分布有3个刺形感器、2个锥形感器,每侧弧形的侧单眼(每侧6个,共12个)周围观察到2个毛形感器。上颚分布有2个毛形感器,下颚分布有2个刺形感器、4个锥形感器、4个毛形感器、4个栓锥形感器,下唇分布有4个刺形感器。胸腹部有3对胸足、4对腹足和1对臀足,背面观有毛瘤、气门、毒腺(1对)及毛瘤上的毛孔,并在气门旁边观察到1个刺形感器,足上观察到3个毛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是刺形感器。本研究将古毒蛾幼虫的感器类型与其他鳞翅目幼虫进行比较,并分析了这些感器的类型和分布,以及对其功能进行推测。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古毒蛾幼虫的化学感受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该虫的综合防治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古毒蛾 口器 触角 体表 超微结构 毛形感器
【基金】青海省23-(千人计划)昆仑英才·乡村振兴人才农业农村科技攻关团队(k9923138)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