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西北雨养农业区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养分、苜蓿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2024-09-09分类号:S158;S541

【作者】高越   刘俊英   张艺萍   周薇   田沛
【部门】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摘要】为探讨西北雨养农业区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苜蓿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影响,以筛选适宜该地区的培肥技术。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包括添加有机肥和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化肥,苜蓿种子根瘤菌不拌种(M+NR+NF)、复合微生物菌肥,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W)、根际促生菌,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P)、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T+K)、膨润土,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S)、保水剂,苜蓿种子需根瘤菌拌种(M+A)及叶面肥,苜蓿种子需拌种[钼肥(M+Mo)和硼肥(M+B)]后测定土壤化学性质,苜蓿的生长指标及营养品质,以评估培肥技术对苜蓿生长和品质及地力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技术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均无显著影响。但不同培肥技术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中,添加硼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P < 0.05),分别提高了88.96%和69.06%;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P < 0.05),分别提高了81.01%和79.97%;在40-50 cm的土层中,添加硼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P < 0.05),分别提高了75.33%和81.97%。根据灰色关联度评价,综合排序前三的培肥技术为:M+B > M+W > M+S;其中,苜蓿喷施叶面硼肥为最优的培肥技术。本研究可为西北雨养农业区优化苜蓿种植模式的探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苜蓿  植物生长  营养品质  土壤养分  培肥技术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