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期限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兼论不同流转行为的影响差异
2024-07-17分类号:F321.1;F323.211;S-01
【部门】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目的]论证农地流转期限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跨期行为选择与家庭分工结构变化的角度,分别构建农地转入户与转出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分析框架,以期为引导与优化流转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调研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借助更换模型法对模型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长期转入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入土地,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24.8%;长期转出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出土地,其对剩余未流转地块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上升13.6%。短期转出土地的转出户如果长期转出土地,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8.1%;打零工或从事其他不稳定的非农务工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35.9%;自主经营或有受雇稳定的非农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59.9%。[结论]长期的土地转入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农地转入户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鼓励农地长期稳定的向同一用地主体流转。家庭经营决策者的非农就业稳定性能够有效调节流转期限对农地转出户采纳保护行为的负向抑制作用。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弱的兼业转出户,短期的土地转出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其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强化其对于流转地块产权归属的政策信心,鼓励其长期转出地块。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强的兼业转出户,长期的土地转出行为将显著抑制其采纳保护行为,一方面应该探索其土地承包权退出办法,另一方面则应该鼓励其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关键词】农地流转期限 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选择性偏误 内生转换Probit模型 平均处理效应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玉米收储政策改革的效率检视、目标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20BJY14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项目“我国三大平原‘资源—要素—政策’相协调的粮食和生态‘双安全’研究”(20&ZD094);;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主体行为与激励政策研究”(2023ZD1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