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乡村空间商品化驱动下甘南高原乡村生产空间重构逻辑过程及作用机制

2024-09-04分类号:F327;K901;K928.5

【作者】尹君锋   叶思菁   宋长青   高培超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  
【摘要】乡村空间商品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之一,深刻影响着乡村生产空间重构的逻辑过程。文章从乡村空间商品化视角切入,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甘南高原乡村空间商品化各阶段中乡村生产空间重构的历程与特征。同时,以安果村为典型案例地,详细探讨了乡村空间要素商品化过程具体参与乡村生产空间的作用机制与典型发展模式。乡村空间商品化通过政府力、市场力及社会力为要点的三元主体力量在主动力和被动力作用下相互影响、协同发展,将乡村空间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在市场化环境中进行开发、利用和经营等活动,从而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进行消费的过程,强调的是在权力、资本、社会多重主体互动作用下对乡村生产空间的改造与塑造能力。甘南高原乡村经济发展形态大致经历了由农牧业混合经济以及高依附、低层次的粗放型经济到城镇化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生态型经济再到多元化经济方式并存的集约型经济的过程,生产空间演变特征呈现出由“点状分布、松散联系”空间格局到呈现出“核心集聚、外围分散”空间格局再到呈现出“多点支撑、轴线联动、多元协同”空间格局。空间商品化是安果村生产空间重构的核心驱动力,在乡村地域空间资本增值与符号消费转变的双重推动下逐渐演变为可理解、可感知、可创收的生产价值空间,在政府、企业、支部、村民等多元主体深度参与下由单一农牧产业生产为主转为多元化产业经济并存的空间商品化过程中,乡村空间资源价值重新活化,推动安果村生产空间发生剧烈重构。
【关键词】乡村空间商品化  乡村生产空间  重构逻辑  甘南高原  夏河县安果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230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1250);;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2019QZKK0608);;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022-ZD-04)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