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不同光伏阵列建设对荒漠草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24-07-15分类号:S812

【作者】吴彤   段媛媛   李捷   李婕娜   王小正   郭正刚
【部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摘要】光伏电站建设时受损植物和土壤性质恢复是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陕西省靖边县建成的“伊当湾100 MW光伏电站”为试验区,分析了光伏建设及其不同光伏阵列类型对植物群落和土壤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植物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板间和未干扰区(CK)没有显著差异,但植物群落的盖度、地上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板下显著低于未干扰区(P<0.05);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在板下显著提高(P<0.05),板间土壤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盖度、地上生物量、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表现为平单轴跟踪光伏阵列板下显著高于固定可调光伏阵列(P<0.05),而两类光伏阵列的板间表现无显著差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平单轴跟踪光伏阵列板下显著高于固定可调跟踪光伏阵列板下(P<0.05),但两类阵列在板间的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植物群落恢复状况和土壤质量恢复综合评价均表现为板间高于板下。综上,光伏阵列的板下和板间应该依照恢复程度的不同分类施策,平单轴跟踪光伏阵列更有利于荒漠草地的生态恢复。本研究为荒漠草地光伏电站建设中光伏阵列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光伏建设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恢复状况
【基金】光伏电站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HNKJ21-H76)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