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渔场形成的三维环境特征
2024-08-07分类号:S932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摘要】为深入了解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渔场的形成和变迁规律,基于淞航号连续三年的渔场区现场调查数据,通过梯度依赖最优插值方法融合历史数据,综合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渔场形成的物理海洋和生物化学三维环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该海域远东拟沙丁鱼渔场中心位置及渔获量随温度、盐度、流场、叶绿素、溶解氧等环境因子变动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远东拟沙丁鱼渔场中心与温度锋面的径向变化、叶绿素浓度等值线的水平变化趋势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渔场多分布在涡旋相互作用的边缘过渡区。渔场区适宜的温度、盐度、叶绿素范围分别约为7~17℃、33.25~34.25、0.25~0.75mg·m-3,高渔获点的溶解氧饱和度大于70%,对应的流速范围基本在0.5m·s-1~1.0m·s-1之间,渔获量与温度、盐度、叶绿素浓度、溶解氧饱和度等环境因子的垂向梯度大致呈反比关系。研究可为西北太平洋渔情预报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三维环境 渔场形成 远东拟沙丁鱼 淞航号 现场调查 西北太平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106090);; 农业农村部全球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项目(D-8025-23-1002)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