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礼下庶人:明清时期灾害社会治理机制的思想文化基础

2024-09-10分类号:K248;D691

【作者】禹思恬
【部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明清时期,“郡县空虚”导致赈灾职能从政府向民间下移,民间赈灾活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包括宗族赈济、社群赈济和官民结合赈济在内的灾害社会治理结构。与此同时,“郡县空虚”问题还催生了“礼下庶人”的变革,不仅推动了平民化宗族浪潮的出现,也重塑了以“孝”和“忠”为核心的基层社会伦理。研究发现,“礼下庶人”的变革为明清时期灾害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其中“孝”成为宗族赈济和社群赈济的基础,而“忠”成为了官民合作赈济的基础。
【关键词】灾害社会治理机制  思想基础  “礼下庶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CJL020)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