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钓钩深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24-07-15分类号:S972.3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掌握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中钓钩深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21年8—10月随“淞航”号调查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调查时采集的作业参数、钓钩深度和环境数据等信息,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R)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不同作业参数和环境因素下钓钩深度的分布情况,探讨各因素对钓钩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钓钩深度的计算值中1号钓钩深度最小,为(130.03±3.32) m;8号钓钩深度最大,为(363.25±36.52) m。实测值中1号钓钩深度最小,为(130.81±17.94) m;7号钓钩深度最大,为(329.91±54.37) m。(2)1号钓钩的SVR模型整体拟合度最小(R2=0.38);6号钓钩的整体拟合度最大(R2=0.77)。SVR模型训练值的均方差中6号钓钩最小,为0.138;8号钓钩最大,为0.309。测试值的均方差中4号钓钩最小,为0.086;5号钓钩最大,为0.282。(3)GAM分析显示0~64 m、128~192 m水层平均流速和投绳速度与各钓钩深度相关性最高,其次分别为64~128 m、192~256 m、256~320 m水层平均流速和船速。320~384 m水层平均流速和风速与各钓钩深度均无显著相关性。(4)SVR和GAM的钓钩深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差异分别为1.75%和6.38%。SVR预测值与实测值随钓钩位置变化趋势一致,吻合性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作业中金枪鱼延绳钓钓钩分布规律,进而为优化钓具性能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西太平洋 金枪鱼延绳钓 钓钩深度 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 广义加性模型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2401301,2023YFD2401305);; 农业农村部全球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专项(D-8025-23-1003)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