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种养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和酶活性的影响
2024-09-26分类号:S153.6;S154.2
【部门】长江大学农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摘要】为探究稻虾种养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于2021年和2022年以“深两优3117”水稻(Oryza sativa)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材料,开展了稻虾轮作模式与水稻单作模式的对比试验, 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组成、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碳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水稻单作模式,试验期间稻虾种养模式土壤LOC I含量显著提高25.86%~39.13%,土壤MBC含量显著提高96.54%~105.73%,土壤POC含量显著提高92.24%~132.32%(P<0.05),而土壤β-XYS活性显著降低29.35%~59.74%,ACP活性显著降低41.64%~59.12%(P<0.05),而NAG活性较水稻单作稻田显著升高29.04%~98.86%(P<0.05)。Pearson分析显示,土壤LOC I、ROC、MBC和POC与pH、TN和TOC呈显著正相关(P<0.05),DOC和C/N与pH和TN显著负相关(P<0.05)。稻虾种养模式通过增加土壤pH和总氮含量,降低β-XYS和ACP活性,提高土壤NAG活性,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
【关键词】稻虾种养 土壤 有机碳 组成 酶活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10);;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5-22)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