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伪论证”:表现、症结与破解之道

2024-08-25分类号:G633.98

【作者】高潇怡   李亭亭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将科学论证引入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类似科学家经历的论证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实现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重要素轻知识”“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协商”的“伪论证”现象层出不穷,科学论证面临认知性、认识性和社会性多重特征的缺位。科学论证的概念分歧与理性失调,评价标准对实践的裹挟以及教师教学惯习的束缚,是“伪论证”现象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推动科学论证回归本真,迫切需要从科学实践的视域理解论证的意义,构建科学论证概念框架,创设真实的科学论证环境,同时寻求教师“在行动中反思”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科学教学  科学论证  科学实践  伪论证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优先关注课题“北京市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CEDA24009)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