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及其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中国314个城市为例
2024-07-15分类号:F124.5;X22
【部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摘要】研究目的: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框架,开展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形成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区指引。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D-W四象限模型,综合指数法,SOFM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是基于生态产品的“客观价值”并通过“市场价值”手段实现生态产品的“主观价值”;(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可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指标交易、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土地综合整治或生态保护修复共8类提高生态供给和溢价增值的手段,且因为地区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宜性水平;(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纵向补偿下生态产业探索型、生态农旅横向补偿型、指标交易型、生态工业指标交易型、生态工业横向补偿型和生态开发与市场综合发展型6类城市;(4)我国各类型城市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符合“一片区、三板块、两点带全面”的分区发展格局。研究结论: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引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评价方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差异化制度设计提供方法支撑。
【关键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适宜性评价 SOFM 分区指引
【基金】唐山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土地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