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开放科学发展与治理

2024-07-20分类号:G322

【作者】罗昊雯   李正风
【部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摘要】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开放科学倡导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自由、开放、合作、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知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将是孕育新质生产力以抢占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的关键,也是世界各国争相角逐的全新赛场。中国近年来在开放科学方面取得跨越式进步,必须看到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探讨开放科学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具体作用并分析适合中国的开放科学治理模式。通过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方法,梳理和明确开放科学推动科研范式产生质变的重要意义,选取欧盟“地平线计划”、美国开放科学中心(COS)与中国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实践为代表性案例,从规划政策、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等方面对比不同开放科学模式的差异。透过科学治理视角发现,欧盟发展开放科学兼具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评价体系改革,从政策规划入手搭建起包括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在内的完整开放科学发展网络,官方主导的统一性与各国共赢的协调性特征突出;COS强调多元投入与广泛参与的开放格局,以其OSF平台为核心依托形成一整套开放科学推广与实践模式;OSID以国家公益计划的方式先行尝试,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期刊参与度,但存在布局完整性低与市场灵活性差等不足。在比较国际上不同开放科学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可通过加强科技规划、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评价体系和优化资助结构等途径构建中国式开放科学治理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关键词】开放科学  科学治理体系  新质生产力  评价体系  科学发展  国外经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研究”(21ZDA017);; 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开放科学促进科学普及和公众参与的机制与路径研究”(KXYJS2022040)
【所属期刊栏目】科技管理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