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的中国省域碳补偿机制研究
2024-07-25分类号:X321
【部门】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大学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目的】为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并有效解决各省份碳不公平问题,构建完备合理且易于实施的省域碳补偿机制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2012—2030年为研究区间,基于IPCC清单法、区域间双边碳转移测算模型和RAS法,将区域内碳源碳汇关系(反映自然与生产因素差异)与跨区域贸易碳转移(反映经济与消费因素差异)纳入到统一碳补偿框架中,引入“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构建“补偿依据-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的跨省域碳补偿理论框架,探索与双碳目标及其减碳机制有效融合的省域碳补偿实现路径。【结果】(1)与以往视角相比(“收支”视角和“责益”视角),承担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和碳汇量更多、区内碳排放量更少的省份在“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下获得更多的补偿。(2)基于综合原则的配额补偿方案较公平优先和效率优先的配额补偿方案更适合纳入公平目标导向的碳补偿机制。(3)“历史补偿”期间(2012—2021年),广东、浙江、北京和重庆为补偿额度最大的4个省份,内蒙古、河北、新疆、黑龙江和山西为受偿额度最大的5个省份。(4)“未来补偿”期间(2022—2030年),碳减排潜力较大的内蒙古、河北和山西等省份存在碳配额赤字,单位碳排放产生经济效益较高的广东、福建、天津和上海等省份存在碳配额盈余。【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的碳补偿机制更具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中国省域碳补偿机制政策设计的重要参考,并据此完善碳补偿机制的综合配套体系和开展试点工作。
【关键词】碳补偿机制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双碳目标 IPCC清单法 RAS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3BJL123)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