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国槐种子成熟过程及其水分时空变化

2024-08-27分类号:S792.26

【作者】朱铭玮   赵薇   付威   高云鹏   王文武   解志军   李淑娴
【部门】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林业科学研究院  襄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水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移动规律,以期为种子发育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荚果(30~150天),观察荚果和种子的形态,测定各阶段种子的吸水曲线及发芽相关指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析荚果中水分的时空变化。【结果】在发育过程中,荚果颜色从翠绿色变为黄褐色;种皮颜色变化为绿色-黄绿色-黑色。种皮不同部位颜色的变化规律不同,种脐区域在90天时先于其他区域变黑。荚果和种子大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90天达到最大值,120天后基本稳定。果皮和种子鲜质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先上升后下降;二者干重变化则为先上升后趋于平稳,果皮、种子分别在120、90天达到最大值;果皮含水量先上升后下降,种子含水率则持续下降。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吸水能力不同,30、60天的种子在吸水过程中易破损,而后期种子能正常吸水,但吸水平台期逐渐延长,90、120和150天分别在8、60和108 h进入吸水平台期;在此过程中,离体胚的发芽速度逐渐增加,种子则逐渐减慢。通过MRI技术发现,水分在果皮、种皮、胶状胚乳和种胚各组织中的时空变化不同,60天时果皮和胚乳中水分含量较高,种皮的种脐、种脊区域也有较强的信号,种脐、种脊处的信号在90天消失,90~120天胚乳中的信号急剧下降,120天种子中的水分仅存在于种胚中。【结论】种皮的不透水性随发育逐渐增加。90天时,种脐区域和种脊与果皮的水分运输中断,种子进入成熟脱水期。120天时,种子成熟,水分含量较低且主要集中在种胚中。
【关键词】豆科  国槐  水分分布  种子发育  核磁共振成像(MRI)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30760);;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2_1115);;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C20231121)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