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的林龄效应及异速生长方程优化

2024-07-10分类号:S792.39

【作者】曹昊阳   杜阿朋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刘宇升   王志超
【部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摘要】【目的】分析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随林龄的变化特征,为精准评估中国桉树产业碳储量及碳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收获法测定1、2、3、6、10年生的57株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并利用胸径(DBH)、树高(H)和胸径-树高(DB2 HH和DBHH)作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不加入林龄变量与加入林龄变量的各器官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模型,进而筛选最优模型。【结果】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但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变化的特征并不相同,其中干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由1年生的45.21%增长至10年生的68.25%;枝和叶的生物量占比则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小,分别由1年生的19.43%和16.31%减少至10年生的10.51%和2.91%;根生物量占比随林龄先增大后减小,由1年生的19.05%增长至3年生的25.21%后,逐渐下降到10年生的18.33%。尾巨桉的根冠比为0.16~0.39。在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选择上,以DBH为自变量且未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预测优于其他模型;以DB2 HH为自变量且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最佳;以DBH、H和林龄3个变量为自变量的模型对枝生物量的预测最佳;在对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对比中,以DBHH与以DB2 HH+林龄为自变量的预测模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能较好地预测干生物量。【结论】林龄对尾巨桉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较大,加入了林龄的异速生长模型对桉树人工林枝、叶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显著改善。图2表4参45
【关键词】尾巨桉  林龄  生物量  分配格局  异速生长模型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3026010);;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2201005);;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22KJCX020);; 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项目(KS2024160017);; 林业生态网络监测平台运行项目(2024CG232)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