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联特征分析
2024-09-06分类号:X171.1;F124.5
【部门】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安徽省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人类活动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划定生态分区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以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构建综合指标体系量化人类活动强度(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HAI)、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于二者关系运用四象限模型划分生态质量分区。结果表明:(1)HAI以低强度和较低强度为主,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高强度区域成片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各省的省会城市,其范围逐年扩张。低强度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东南以及西北区域,面积不断扩大。(2)20 a间长江经济带ESV整体呈下降趋势,共减少409.75亿元;空间上,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较低值区分布最为广泛,其次是中值和较高值区;中游地区以较高值区为主,ESV大致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下游地区ESV空间分布呈现“北低南高”的格局。(3)研究区生态质量整体较好,95%的县域分布在生态质量为优秀、一般和良好的区域,2000~2020年生态质量有所下降。研究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人类活动强度 四象限模型 长江经济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804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21A0344);;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项目(2022AH030030);; 安徽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022AH010021)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