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三生空间”演变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
2024-08-15分类号:F301.2;X321
【部门】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剧了各利益主体对土地资源的竞争,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日趋激烈,进而造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波动。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20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运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长江上游“三生空间”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上游“三生空间”转型具体表现为生活空间和工业生产空间面积快速扩张,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面积减少,转变的主要类型是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之间的转化。(2)198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略有提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东部和西南部,中部和西部形成低值集聚区。(3)研究期内,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存在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工业生产空间、其他生态空间对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的侵占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关键因素。未来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三生空间”转型,推动“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合理化,构建起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关键词】“三生空间” 土地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长江上游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9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2023Y0281);;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工作站(2021GZZH01);;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jscxx2023-211-10)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