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耕地补充与撂荒的空间关系识别及其失衡归因

2024-07-15分类号:F323.211

【作者】郭维红   陈浮   杨斌   蒋非非   马静   朱新华
【部门】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自然资源部长三角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耕地补充与耕地撂荒的空间匹配关系,为耕地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遥感监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失衡指数、地理探测器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结果:(1)近20年中国耕地年均补充263.22×10~4 hm2,年均补充率为1.39%,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耕地年均撂荒226.68×10~4 hm2,年均撂荒率为1.19%,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2)耕地补充和耕地撂荒之间以轻度失衡和不失衡为主,但极度失衡和重度失衡的单元数量逐年增加。至2020年,中度、重度和极度失衡的单元占16.87%,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3)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是耕地补充和撂荒失衡的主要空间集聚模式。其中,高—高集聚区集中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在东北、长江中游、西南和北部沿海地区。(4)坡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为耕地补充与撂荒空间失衡主要的自然资源驱动因子,非农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是主要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研究结论:耕地补充和撂荒之间空间失衡具有复杂性且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未来应基于不同的情景和目标综合确定最优的利用模式,为高质量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耕地补充  耕地撂荒  空间关系  失衡指数  增强回归树模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141);; 自然资源部长三角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2023YRDLELU01);;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4_2969);;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24WLKXJ12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土地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