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估与时空格局分析——基于“先进性—发展潜力—实现水平”的三维测算

2024-07-15分类号:F124

【作者】王方方   涂先青   杨智晨   胡星楠
【部门】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客观存在性、动态发展性和价值创造功能,本文从生产力的先进性、发展潜力和实现水平3个维度构建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标准差椭圆与重心迁移模型、Markov链分析等方法刻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先缩小(2012—2016年)后扩大(2016—2021年),地区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来源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东部与西部最大,东部与中部次之,中部与西部最小;区域内各省份间的差异,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新质生产力空间分布重心位于河南省内,并先向西(2012—2017年)后向南(2017—2022年)移动;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标准差椭圆面积减小);各省份新质生产力的相对发展水平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俱乐部收敛”趋势;地区新质生产力相对发展水平的变化受到邻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地区间的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空间格局的演进。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1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Y063)
【所属期刊栏目】西部论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