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劳资关系与劳动收入份额
2024-07-17分类号:F49;F249.1
【部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通过构造59个国家2001—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属性不仅能够通过提高资本技术构成所产生的劳动力挤出效应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还会通过其就业创造效应提升劳动收入份额;(2)人工智能作为使用价值生产的要素投入,将和普通物质资本的深化一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人工智能使用规模小的国家,人工智能使用增加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将通过影响劳资关系变动而影响到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因此,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要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尤其要通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 劳资关系 劳动收入份额 资本有机构成 劳资议价能力 新质生产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共同富裕进程中省界县域农村相对贫困的识别与治理研究”(23BJL112)
【所属期刊栏目】当代经济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