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商业银行数字韧性的理论逻辑、形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4-09-05分类号:F832.33;F49

【作者】郭品   李欣明
【部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179家商业银行的数据,系统剖释了银行数字韧性的理论逻辑、形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第一,银行数字韧性是银行运用数字技术防范冲击、适应冲击并在冲击后实现更稳定状态的能力,其逻辑溯源于数字能力、危机管理和金融安全理论。第二,银行数字韧性的形成有赖于数字技术在冲击期间发挥的赋能作用。从赋能效应看,数字技术发展有助于缓解重大冲击导致的银行风险加重,增强银行韧性。从赋能机制看,数字技术通过减弱重大冲击对银行业务规模、业务成本以及业务关联的不利影响,提高了银行韧性。从异质特征看,数字技术的韧性赋能作用在应对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突发卫生事件时更有效,在小规模、非国有、高风险的银行中更显著。第三,银行数字韧性的提升离不开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和监管环境的保障。相对而言,技术人才供给充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数字监管环境优良地区的银行能够更有效地形成数字韧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  数字韧性  重大冲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银行数字韧性的理论逻辑、形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23FJYB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21FJYB005)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学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