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霜雪灾害与寒冷气候事件研究
2024-08-10分类号:P429
【部门】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运用灾害等级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的霜雪灾害等级、时空分布、周期性及致灾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1644—1911年)268年内共发生霜雪灾害97次,1644—1703年和1864—1911年为高频期,1704—1783年和1784—1863年为较低频期,且存在3年、7年、11年、28年的准周期。(2)霜雪灾害频次和等级存在季节性特征。霜灾在春秋两季最为频繁,雪灾在冬春季节发生最多,冻灾几乎仅在冬季发生。中度等级灾害多发生于春秋两季,重度等级灾害常发生于秋冬之际。(3)霜雪灾害的强弱与频次在空间上有较好一致性,多集中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关中盆地东南部。(4)霜雪灾害发生高频期对应气候更为寒冷干燥。冬季风强度是决定霜雪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5)小冰期气候在清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较暖或炎热月份发生降温达15~20℃的灾难性降温事件,并导致灾难性天气过程。(6)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发生两次极端寒冷气候事件,分别在1662—1692年和1861—1900年,后者指示清代气温最低的时期。
【关键词】清代 霜雪灾害 时空变化 寒冷气候事件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130507);; 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2106,SKLLQG2013)
【所属期刊栏目】地域研究与开发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