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4-09-01分类号:S513;S565.1

【作者】杨立达   彭新月   朱文雪   赵静   袁晓婷   林萍   罗凯   李易玲   罗春明   李雨泽   杨文钰   雍太文
【部门】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农业农村局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农业农村局  
【摘要】【目的】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是我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的重要栽培模式。探究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带状间作解决出苗难题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于2022和2023年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和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进行,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3种秸秆还田方式(S1,秸秆不还田;S2,秸秆灭茬还田;S3,秸秆留茬还田)和3种灌溉方式(W1,抢墒播种;W2,畦灌造墒;W3,播后喷灌),研究其对带状间作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灌溉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并缓解土壤紧实度,进而有效提高大豆、玉米出苗率,缩短出苗时间。禹城S2处理下W3、W2、W1的大豆出苗率分别为71.00%、45.70%、38.50%;安居S2处理下W3、W2、W1的大豆出苗率分别为90.17%、88.50%、61.67%,W2、W3的出苗时间较W1分别缩短3.29、2.92 d。不同灌溉方式下玉米出苗率均可达到90%以上,但出苗时间明显不同。禹城W2、W3的玉米出苗时间较W1分别缩短1.90、3.10 d;安居W2、W3较W1分别缩短0.96、0.60 d。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并降低土壤紧实度,两地效果均表现为S2>S3>S1。禹城秸秆还田在W1处理下可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S2较S1提高45.08%。秸秆还田对两地玉米出苗率均无明显影响。秸秆还田与灌溉均显著提高了安居大豆脂肪酶(LPS)和玉米α-淀粉酶活性(α-AL),W2、W3的LPS较W1分别高26.86%、37.77%,S2的LPS较S3、S1分别高14.14%、18.05%;W2的α-AL较W1平均高189.47%,S2的α-AL较S3、S1分别高61.52%、127.33%。2个灌溉处理均可促进两地大豆、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幼苗生长率和整齐度,W3、W2的大豆株高较W1分别平均高21.74%、15.70%,茎粗分别平均高12.52%、28.15%。叶面积分别平均高11.84%、38.78%;W3、W2的玉米株高较W1分别平均高21.80%、20.62%,茎粗分别平均高37.69%、26.39%,W3的叶面积较W2、W1分别平均高36.56%、73.33%。秸秆还田显著影响禹城玉米幼苗长势,表现为S3>S1>S2,S3的株高较S1、S2分别高19.92%、27.31%;茎粗分别高27.59%、59.80%;叶面积分别高42.76%、68.54%。【结论】顺利出苗和构建良好的幼苗群体是实现高产的基础,播后喷灌通过改善耕层物理结构进而促进带状间作出苗并缩短出苗时间,为后续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秸秆留茬还田可提高禹城带状间作幼苗生长质量;秸秆灭茬还田具有蓄水和缓解土壤紧实的特点,有利于无灌溉下大豆出苗,对安居带状间作作物形成壮苗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秸秆还田  灌溉方式  出苗率  幼苗生长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4-PS21);; 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0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