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

2024-05-15分类号:X171.1

【作者】杨卓琳   刘荣波   逄锦光   王姝   王诗涵   冯徽徽
【部门】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察院  
【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不仅是衡量地表生态环境的重要参数,也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变量。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湖南省郴州市为研究区域,耦合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土壤呼吸地统计模型、趋势分析、地理探测器和残差分析等方法,系统开展了2001~2020年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01~2020年郴州市总体表现为碳汇,年均固碳总量达5.943×10~6 T C·a~(-1),NEP均值310.351 g C·m~(-2),平均增长速率2.066 g C·m~(-2)·a~(-1)。(2)在空间上,NEP总体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分布,显著增加(P<0.05)的区域面积占比为40.304%,主要集中在西部。不同植被类型碳汇水平差异表现为:林地(328.100 g C·m~(-2))>草地(318.650 g C·m~(-2))>耕地(257.509 g C·m~(-2))。(3)郴州市生态系统碳收支驱动机制复杂。NEP与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高程等因子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和地表净辐射呈负相关,双因子对NEP空间分异性的交互作用明显高于单因子。(4)自然因子是郴州市植被NEP变化的主导因素(95.896%),但在城市边缘区等人类活动剧烈的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平均贡献率达59.761%。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把握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空特征及其内在驱动机制,并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碳收支  植被NEP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地理探测器  土壤呼吸地统计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378);;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24JJ2071);; 自然资源部城市国土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F-2022-07-021)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