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林化的非农就业视角解释——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
2024-04-24分类号:F327;F249.27
【部门】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摘要】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占用耕地栽树的耕地林化现象,与严禁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威胁了国家粮食安全。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快速非农化与耕地利用方式转变密切相关。论文以山东省新泰市735个村庄为研究对象,将劳动力非农化细分为全户外迁型、部分外迁型、住村非农就业型,在分析2009—2019年耕地林化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对耕地林化的复杂影响。研究发现:(1)新泰市村庄耕地林化在空间上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在西部呈现白马山脚下和中部平原两大集聚区,柴汶河流域村庄耕地林化相对较少。(2)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三种类型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村庄全户外迁规模、部分外迁规模刺激了耕地林化,其中,全户外迁刺激影响最大,其次为部分外迁。迁移到市外人数越多的村庄,耕地林化面积越大。村庄住村非农就业规模显著抑制了耕地林化,但这种抑制作用与其非农就业地点关系不大。(3)耕地林化在平原、丘陵村庄都普遍存在,坡度2°以上的村庄耕地林化面积较大,耕地林化多占用质量较差的耕地。(4)政府征地显著刺激耕地林化,且耕地林化具有空间邻近效应,但耕地流转对其具有抑制作用。此外,耕地林化受到认为粮食生产非常重要的村干部的抑制。研究结果展示了村庄耕地林化的动因,并为防治耕地林化提出可行途径。
【关键词】耕地林化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人口外迁 非农就业 村庄尺度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100803)~~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