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一体化驱动下可达性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的作用机理——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2024-04-24分类号:F719;F512.7
【部门】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前瞻性地探讨交通一体化驱动下可达性对产业空间演化的作用规律,将为产业选址布局和功能定位及其相关政策体系制订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以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为例,构建可达性空间模型测算县区可达性值,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可达性对产业空间格局的作用强度及其变化趋势,揭示交通一体化驱动下可达性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变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 2010年和2020年全部和分行业生产性服务业高值区和高增长区呈现出等级分布和中心城市邻近分布。(2)在交通一体化驱动下,长三角地区外围地区城市和核心城市可达性水平大幅度提高,可达性格局呈现东西扁平化的“核心—外围”结构,它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产生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直接作用中,综合交通可达性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作用加强,高铁可达性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格局影响显著;在间接作用中,可达性通过空间集聚、空间竞争和市场潜力等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3)邻近县区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竞争因素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的正负向作用增强。市场潜力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选址布局的主导因素,县区只有在具备足够市场潜力的基础上,高水平可达性才能在吸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落地上起到关键作用。(4)可达性不但具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扩散的“离心力”,也包含促进企业集聚的“向心力”,二者共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与区位迁移决策。据此,面对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的日趋提升,各地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对可达性的敏感程度和区位偏好差异,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交通枢纽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
【关键词】交通一体化 可达性 生产性服务业 作用机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191);;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1SJZDA024);;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