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穿透雨空间异质性及其时间稳定性研究进展
2024-08-05分类号:S715;G353.1
【部门】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四川大学山区河流保护与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国际竹藤中心/北京市共建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穿透雨空间异质性及其时间稳定性是影响植被生态系统水养分资源有效性的重要生态水文过程,目前缺乏对该领域进展的系统总结。本研究以“throughfall”、“spatial heterogeneity”、“temporal stability”等为主题词,检索2000—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筛选获得517篇文献,采用CiteSpace和R软件Bibliometrix包,从论文数量、研究热点、前沿趋势,和发文国家、机构和学者及其合作关系展开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穿透雨空间异质性及其时间稳定性论文数量年均增长5.0%:发文国家集中在美、中、德等少数国家(占论文总数的51.3%);发文机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6.8%);关键学者为Levia DF(3.7%);刊登期刊主要是Journal of Hydrology(12.8%)等;研究区主要集中在湿润区(66.7%)和暖温带(49.7%)。2)2000—2009年研究主要关注样地尺度穿透雨对土壤水养分的补给;2010—2013年关注地表水文和冠层沉积物运移过程;2014—2022年着重结合冠层截留、土壤蒸发和土壤水分动态的“冠层-地表-土壤”完整水文路径系统分析,强调对时间稳定性的精准刻画。3)我国该领域发文数量全球第2(83篇,16.1%),2011年后年均增长率高达49.7%,然而2000—2022年年篇均引用仅16.9次,在发文量前20位国家中排第16位。综上,自2000年以来穿透雨时空特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在该领域成果增长尤为迅速,但研究影响力亟待提升。在未来研究中需结合地球关键带水文过程深入分析穿透雨在“大气-植被-土壤连续体”中水养分耦合和污染物迁移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深刻了解森林生态水文过程、格局和影响机制。
【关键词】穿透雨 时空格局 CiteSpace Bibliometrix 可视化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038);; 西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SWU-KR24003);西南大学青年团队专项资金(SWU-XDJH202306);;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URE2022-2-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