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部冬小麦安全种植的农业气候因子及其阈值
2024-08-16分类号:S512.11;S162.5
【部门】池州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摘要】【背景】基于农业气候指标判定冬小麦安全种植界线,是科学合理利用资源、避免冷冻灾害、保障冬小麦稳产高产等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地处冬小麦种植敏感地带的中国北部,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加剧了冬小麦安全种植的波动性,亟需在大区域尺度明晰影响冬小麦安全种植的农业气候因子,并确定其阈值范围。【目的】开展冬小麦安全种植的农业气候因子及其阈值研究,为冬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生产及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安全种植敏感性较强的中国北部为研究区,基于中高空间分辨率冬小麦空间分布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揭示实际冬小麦种植北界空间格局特征,定量分析农业气候因子对实际冬小麦种植北界形成的影响,并探测关键气候因子的影响阈值。【结果】(1)全长约2 200 km的实际冬小麦种植北界,由西南向东北波动变化,而农业气候因子在正宁—旬邑—铜川—白水—合阳—韩城—稷山一线的波动变化较为剧烈;(2)越冬期负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和越冬前积温是影响实际冬小麦种植北界形成的关键因子(q>0.45),农业降水因子对冬小麦种植的影响较小(q<0.19),但与气温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力较强(q>0.57);(3)明确越冬期负积温≥-620℃·d、最冷月平均气温≥-8℃、年极端最低气温≥-22℃和越冬前积温≥529℃·d,作为中国北部冬小麦安全种植北界气象参数;(4)潜在冬小麦种植北界相较于实际冬小麦种植北界向北移动了约107 km,两者存在约23.39×10~3 km2的冬小麦扩种空间。【结论】确定影响中国北部冬小麦安全种植的关键农业气候指标和阈值,可较好判定冬小麦潜在安全种植区。研究成果可为冬小麦种植如何韧性应对气候变化,合理调整农业种植布局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冬小麦 种植北界 阈值 地理探测器 空间异质性 中国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711803);; 池州学院校级国家基金培育项目(CZ2021GP02);池州学院引进博土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22YJRC001);;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2AH05183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