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长汀生态恢复区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2024-05-15分类号:S718.54

【作者】刘澳   王嘉铮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部门】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试验室培育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试验室  兰州大学榆中山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  地理学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师范大学)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构建积分投影模型并运用弹性分析、生命表响应试验等方法,探究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整体表现为持续衰退状态(种群增长率λ<1),随着阔叶树种在林分中相对多度增加,马尾松个体平均存活率和平均繁殖率以及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分析表明,个体存活对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小径级个体正生长利于种群发展,繁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阔叶树种相对多度增加,对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的个体逐渐由幼苗转变为成年树,种群维持风险逐渐增大。生命表响应试验显示,个体生长差异是不同混交林间马尾松种群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随着阔叶树种混交比例上升,马尾松种群内幼苗和幼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持续降低,成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生命率的差异化响应驱动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
【关键词】种群动态  混交林  马尾松  积分投影模型  弹性分析  生命表响应试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638)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