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旅游型乡村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理分析——以南京市郊佘村为例

2024-06-25分类号:F321.1;F592.7

【作者】乔伟峰   柴逸贝   王佳炜   李琛
【部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局  
【摘要】深入开展典型城郊村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理分析,对于落实城郊村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探索城郊村转型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参与式农村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微观视角揭示其1980—2020年的土地利用显性与隐性形态转型过程。结果表明:(1)佘村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林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商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工矿用地先增加后减少;(2)佘村土地生产功能经历了由农业生产功能向工业生产功能再向旅游业生产功能的转变,生活功能不断加强,生态功能先减弱后不断加强,土地呈现多功能复合化;(3)在资源禀赋、政策制度、市场需求、土地利用主体等因素作用下,佘村形成了当前的村域圈层式布局结构,完成了从生活和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的转型。大都市郊区旅游型乡村经历了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旅游服务业发展三大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功能复合化、经营主体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要时刻把握乡村内源驱动和城市的外源驱动对土地利用形态的共同影响,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融合。研究结果可为城郊村转型发展提供实证案例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都市郊区  村域尺度  土地利用转型  南京市郊佘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264)~~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