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型时期劳动力农内配置的内在逻辑与社会效应——基于中西部传统农村的实践
2024-04-15分类号:F323.6;F249.27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本文以晋南S镇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农业转型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实现农内就业的内在逻辑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研究发现,随着规模经营的发展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的环节分工深化拓展了农业生产领域内部的就业空间,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多样化生产延长了农忙时间,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在全年的大多时期得以有效利用。为了提高工作搜寻效率以及与雇主的议价能力,雇工内部开始出现合作,同时雇工从“参与分工”走向“参与生产”,呈现出多元化的生计策略,实现了农内就业收入的极大化。最后,研究发现农业转型带来的农内就业增加具有明显的社会效应:一方面,产业发展使原先呈现“原子化”的个体得以连接,乡村治理结构得以重塑;另一方面,农业转型促进了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实现了城乡的良性互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重视农业转型发展对乡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通过拓宽农内就业空间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农业转型 环节分工 农内就业 社会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72173066);;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PAPD)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