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冷浸田改种泥炭藓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且降低胞外酶活性

2024-04-16分类号:S154.2;S153.6

【作者】高娅菲   赵媛博   徐玲   孙嘉悦   夏煜轩   薛丹   武海雯   宁航   吴安驰   吴林
【部门】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摘要】【目的】研究冷浸田改种泥炭藓(Sphagnum)不同年限后土壤的固碳潜力和胞外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利用冷浸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紫林山村为研究区,以种植水稻的冷浸田为对照,对比分析冷浸田改种泥炭藓1、3、10和20年后表层(0—10 cm)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探究泥炭藓种植对冷浸田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结果】(1)种植泥炭藓改变了冷浸田土壤理化性质,种植10年后,土壤容重、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总酚含量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9%、33.8%和88.1%。(2)随着泥炭藓种植年限增加,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酸性磷酸酶、β-1,4-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以及多酚氧化酶含量均显著降低。(3)冷浸田改种泥炭藓10年后,土壤总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而改种泥炭藓20年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酸性磷酸酶、β-1,4-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以及多酚氧化酶含量均显著降低。(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对于总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泥炭藓种植年限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对于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胞外酶活性的直接影响最大。土壤理化性质普遍通过影响胞外酶活性对4种碳产生间接影响,泥炭藓种植年限则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对4种碳产生间接影响。【结论】种植泥炭藓改变了土壤环境,显著增加冷浸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且降低土壤胞外酶活性,促进碳积累,且长期种植泥炭藓使碳积累更加明显。
【关键词】冷浸田  泥炭藓  人工种植  土壤酶活性  碳积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603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20ZC00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