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下觅养性状对土壤富磷斑块塑性响应的研究进展
2024-05-15分类号:S153.6
【部门】南昌工程学院流域生态智能监测与综合治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磷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养分元素之一,地下细根觅养塑性是植物提高土壤磷吸收的重要方式。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土壤养分具有异质性或斑块状分布特点,特别是相对固定的养分(如磷)。植物如何调整地下觅养性状对养分斑块的塑性响应尚不清楚,特定细根性状预测地下觅养性状塑性响应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本研究总结植物地下觅养塑性的影响因素,阐述细根(形态、构型、增殖、化学、生理)和菌根真菌性状对富磷斑块的塑性响应,从真菌侵染方式、根系形态结构、养分获取策略等方面分析地下觅养性状及其塑性响应在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树种间的差异。基于地下觅养的碳成本假设,指出细根形态塑性和生理塑性在许多情况下是资源竞争的结果。真菌菌丝的增殖塑性更能提高植物养分获取效率,但当根系和菌根真菌均存在于养分斑块时,根系增殖比真菌反应更敏感。本研究还探讨细根性状对地下觅养塑性的预测,指出细根直径是地下觅养性状变化的重要预测指标。围绕当前植物地下觅养塑性研究存在的不足,从地下觅养塑性框架、地下觅养机制、细根性状对植物养分获取塑性的预测、细根觅养塑性与防御塑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深入理解植物地下磷养分获取策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
【关键词】地下觅养性状 富磷斑块 塑性响应 丛枝菌根 外生菌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01356,32360368);; 南昌工程学院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22kyqd015);南昌工程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2211319003)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