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吉林省大豆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4-06-06分类号:S565.1

【作者】吕叶   董青松   陈亮   侯云龙   刘德泉   王跃强   张君   王新风   张玲   于维   邱红梅
【部门】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杂交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  
【摘要】为明确吉林省2003—2022年育成的大豆品种(系)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选取2003—2022年育成的299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覆盖大豆基因组的SNP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3 240个SNP标记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出A/A、A/G、A/T等16种基因型,分子标记多态信息量(PIC)范围为0.009 9~0.556 1,平均值0.318 4;使用Powermarker vision 3.25软件,得到样本群体等位基因频率为0.688 3、平均PIC为0.318 5。2)参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44.86%~95.46%,平均为63.40%;其中,遗传相似系数在60%~70%的材料最多,样本数为170份,占参试材料的56.86%。3)根据遗传距离将参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Ⅰ、Ⅱ、Ⅲ、Ⅳ类群分别含有8、3、115、173份品种(系);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系)一般划分到同一类群。4)进一步利用STRUCTURE进行遗传结构预测,结果显示K=4,表明参试的299份品种(系)可被划分成4组独立的遗传结构类群;第1、2、3、4遗传结构类群分别含有24、18、105、152份品种(系),第1遗传结构类群含祖先遗传物质最多,第2、3、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逐渐增多,第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为46.80%。综上,参试大豆品种群体总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但随着外引遗传物质的引入,第4遗传结构类群(152份)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总体水平。
【关键词】大豆  品种  SN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20160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经费项目(KYJF2023DX00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