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耕地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功能分区
2024-04-10分类号:F323.211;F326.11
【部门】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一院 河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中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中心)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基于经典统计学、GIS空间分析、重心及空间自相关等模型方法,对河南省122个县级单元耕地粮食生产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并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分区。结果表明:2001—202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总量和地均产量)增长幅度大,2020年粮食总产量和地均产量平均值较2001年分别提高61.50%和31.71%,但增长幅度趋缓,粮食产量提升空间趋紧;粮食生产的高产区不断扩大,空间上形成豫东平原、豫北平原和南阳盆地三大核心区,耕地质量建设是豫东平原和南阳盆地未来粮食产能提升的关键。2001—2020年全省粮食生产重心一直在鄢陵县,整体沿南偏东约17.3°方向移动了14 073 m, 2001—2010年向东南向移动,2010年后缓慢向西北向移动,移动距离逐阶段减小,粮食生产趋于平衡;粮食生产总量空间上具有强的正自相关性,高-高和低-低自相关类型并存,结合粮食产量,划定粮食生产的一级核心区、二级核心区、潜力提升区和一般生产区。
【关键词】粮食生产 时空演变 重心模型 功能分区 河南省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32400410036);; 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科技项目(JTZDKY202404)
【所属期刊栏目】地域研究与开发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