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地权界定的治理逻辑及其路径分化——基于珠三角地区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比较案例研究
2024-04-03分类号:F321.1
【部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农村集体地权的界定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尝试在“产权的社会视角”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以阐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地权界定实践的理论逻辑。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两个相邻制造业重镇推行村级工业园改造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基层村庄主导的多元化产权形式”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单一化产权形式”两种地权界定结果差异的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首先,地方政府与基层村庄围绕集体土地产权界定的博弈结果受到国家治理结构和村庄社会结构的影响。在地方分权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集体地权的界定结果取决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并通过呼吁机制发挥作用。其次,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正式制度的调整形塑村庄治理结构,由此强化或削弱基层村庄的集体行动能力,最终对集体地权界定结果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最后,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东部发达地区应该更加尊重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合作开展土地开发的新机制。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 产权界定 基层社会结构 集体行动能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融入现代经营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22CSH03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