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与农村人口脱钩关系的演化过程与驱动效应
2024-04-25分类号:D422.6;F327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系统研究农村居民点与农村人口脱钩关系的演化过程及其驱动效应,以期为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指导。【方法】基于脱钩理论与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了农村居民点“人减地增”现象的演化过程,并以湖北省为例,利用2000—2020年多期遥感影像与社会统计数据,结合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分解法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1)从城镇化发展初期、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发展深化期至乡村振兴期,农村居民点与农村人口关系依次呈现出增长负脱钩、强负脱钩、衰退负脱钩及强负脱钩的演变过程。(2)近20年来,湖北省整体呈现“人减地增”态势,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了1.71万hm~2,同期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1375.07万人,农村人地关系不协调;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长期处于强负脱钩状态,但2015—2020年的农村人地关系略优于2000—2015年,鄂东地区的农村人地关系优于鄂西地区。(3)土地利用集约度效应与城镇化效应是农村居民点扩张的主导因素,而城乡人口结构效应与区域总人口效应则是主要的阻碍因素;且各因素在区域上的贡献度差异显著。【结论】缓解农村“人减地增”现象的关键在于优化城乡人口结构,并提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农村人口 脱钩关系 演变过程 驱动效应 湖北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1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1031;42371278)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